最新新闻:

电力企业如何应对新发展格局「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时间:2023-02-11 19:09:5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电力企业如何应对新发展格局「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发展前景」,关于电力企业如何应对新发展格局「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发展前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于2021年3月被提出后,新能源行业对其保持了高度关注和热议。实际上,近年多位专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进行了预判,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投用、电网的灵活化转型,以及数字化技术大规模应用等。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推进建设,新能源装机需求大规模提升,储能成为电力系统中具有高度调控灵活性的工具,数字化技术与新能源的结合等领域,或均将迎来重大机遇期。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机遇,专家建议新能源企业采用两种策略,一是在产业链上单点突破,采用技术产业化的模式;二是针对全产业链建设一体化的新能源系统,给整个产业链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已经在市场发酵数月,备受市场瞩目。

新型电力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传统电力系统的组织模式“源随荷动”随即面临重大挑战。

在传统电力系统时代,用电侧的需求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而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侧也能较快速地响应用电侧的需求。整个电力系统呈现计划性较强的特征。

而在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量接入电网后,发电侧的波动性随即变大,尤其遇上无光、无风的天气时,新能源的发电侧将出现较剧烈地波动。据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5.1%,至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5.6%。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下,发电侧能否快速响应用电侧的需求,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挑战。

实际上,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近年,业内已经有多位专家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思路。

2019年6月,在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做了主题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技术特征”的报告。指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是新一代电力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

2020年9月,据新华社报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新一代电力系统应该具备的特征为,从结构特征上看,绿色电源成为主体电源、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从形态特征上看,源网荷融合互动、“大电源大电网”与“分布式系统”兼容互补。从技术特征上看,系统各环节全面数字化、调控体系高度智能化,电力系统逐步由“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

由此可见,新能源的大规模投用、电网的灵活化转型,以及数字化技术地大规模应用等特征,已经成为电力专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展望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家两大电网均已公布文件,显示其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决心。

4月20日,国家电网“新能源云”20日正式上线运行,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据介绍,“新能源云”设计了环境承载、资源分布、电网服务等15个子平台。“新能源云”将新能源业务线下办理转为线上,以流程驱动、数字驱动方式实现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目前,“新能源云”已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200万座,装机4.59亿千瓦。

5月15日,南方电网公司在广州发布《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南方电网公司提出,通过数字电网建设,到2025年,南方电网将具备新型电力系统“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字赋能”的基本特征,支撑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新增1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能源装机再新增1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5%以上。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2.5亿千瓦以上,成为南方五省区第一大电源。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整个电力行业是一次巨大的革命,也是一次巨大的机遇。

新型电力系统存在哪些重大机遇?

“能源电力行业的时代变了,从‘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转变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说明新能源要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的充当主力军的作用了、不再是陪衬了,这必然会对整个能源产业链包括电力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能源产业正处在新旧能源替代革命的初潮期,以及百年未有之能源供给与消费大变局的风口启动期。”谈及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机遇,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如此表示。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首先带来的机遇就是新能源的大规模装机需求。2021年3月11日,“十四五”规划正式通过。在今年两会中,“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期间最受瞩目的概念。数据显示,到2020年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53.43GW,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81.53万GW,考虑到我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光伏还将有近26倍、风电将有15倍的增长空间,我国新能源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2021年3月24日,在2021光伏领袖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对“十四五”期间光伏行业的增长前景作出了预测:“预计保守情况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150GW,乐观情况为170GW。2021-2025年,预计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1050GW,乐观情况为1295GW。”

能源行业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日前曾发布报告,2020—2030年,亚太地区电力的年平均新增装机规模将在170吉瓦左右。亚太地区对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占该地区电力总投资规模的66%。

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传统电力系统的组织模式“源随荷动”随即面临重大挑战。而储能作为电力系统中具有高度调控灵活性的工具,将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构建做出重大贡献。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储能行业或将进入重大机遇期。

弘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对财经网表示:“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不稳定,不能调节,发电和用电不同步,因此,单纯的光伏风电不能构成电网的中坚力量。”

券商的研报也普遍支持储能行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的观点。国信证券测算了我国的储能市场空间,到202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侧储能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或达65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元以上。

最后,新能源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巨大机遇。海南绿色发展国际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娟对财经网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体系架构是全新的,依赖的不只是新能源技术,还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和新业态的支持。从源网荷储都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除了源头的新能源是清洁的,发电到端的降成本大幅改观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分布式架构、新材料工艺和新型的送变电模式。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数字化的融合创新不可少。”

新能源企业如何把握机遇?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风口之下,新能源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多位专家给新能源企业提出了建议。

展望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机遇,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财经网表示,在双碳目标下,尤其是“双碳”背后的国际能源竞争,一定会影响我国新产业、新经济的结构布局和发展质量。未来的“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利用”的能源新铁三角一定是围绕“新能源发电-特高压送电-新能源电动车(能源储存)”这三个庞大的新兴产业而展开。

祁海珅进一步说明:“新能源发电包括光伏和风电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性方面已达到或超越化石能源的临界点,这是未来经济生活电气化消费转型的基础。全球新能源发电市场有超过5万亿美元的需求,我国的光伏发电、风电等多个新能源发电产业都具有一定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能源电力传输领域的电力设备市场需求超过2万亿美元,何况我国特高压技术还可以将相应电力产能输送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构建全球性大能源网络一体化战略。对于新能源汽车包括储能领域,全球汽车市场超过3万亿美元,有加速电动化的趋势,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附带的锂电池储能技术在加速产业化,V2G应用和专业储能还可以解决光伏风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极可能成为我国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由此会衍生出更多商业模式和产业机会,促进多能互补、协同能源互联、电动车联等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新发展格局的快速实现。”

弘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对储能行业的建议为:“光伏风电加配一定量的储能,可以平衡输出的波动性,消除发电和用电的时间差,还可以支持大电网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因此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能源的保障力量。目前储能系统价格还比较高,安全性还有待提高,降本增效保安全,是新能源企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海南绿色发展国际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娟建议新能源企业用两种思路探索机遇:“关于新能源企业,未来的机遇大致有两条路。一是多元化的做一个点,比如就做源,风、光、水、火的转型发展层次也很丰富。这是技术产业化的模式。”

“第二条思路,是建一体化的新能源系统,那整个产业链都需要做,会在行业风口产生新的企业、新的行业和新的模式,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一般是第二种。这样就会面临老的基础设施向新的基础设施的整体转型,新能源企业成为新的产业龙头,面临为算力、数据和智慧生态等新产业提供服务的挑战,这其中的服务业也是新能源未来发展的行业机遇。”王娟进一步表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