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国庆节征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征文」

时间:2022-12-14 12:17:1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国庆节征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征文」,关于国庆节征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征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情谊四十年 逐梦电力情

魏军

风雨四十载,砥砺更前行。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还在脸庞拂起,不知不觉中已经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伟大成就,社会越发富裕了,人民安居乐业了,企业健康发展了!电力工业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之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城市高楼耸立,灯火璀璨,坚强电网横贯东西南北。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我出生于山丹军马一场,是牧马人的后代,地地道道的“马二代”。“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马场大草原的真实写照。六七十年代的山丹军马场主要是以屯兵养马为主,典型的农牧生活。那年代马场人吃穿不愁,能当个“牧马人”,便是很光荣的事了。马场场区文化生活匮乏,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孩提时,只能约着三五伙伴草原捡蘑菇、割草,看着漫山遍野牛啊,羊啊,马啊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漫步。

1962年以前,当地照明以煤油灯为主。1962年8月,山丹军马总场场部安装了1台10千瓦柴油发电机,供场区机关及部门居民照明。同年,三场场部和大黄山煤矿安装了2台5千瓦柴油发电机,供生活照明和井下用电。资料记载,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发电量为2565.5亿千瓦时,仅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规模水平,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时。当初,山丹军马总场电力仅两座水电站四台发电机组,均为孤立运行,没有形成电网规模,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到冬季冰冻和枯水期则时常限电、停电,场区大部分连队仍靠柴油发电机照明,严重制约了马场场区的经济发展。

70年代初,我刚刚步入小学。我的父母整日在为修建西大河水库忙碌着。历时两年多,西大河水库终于建成。1973年,第一座坝后式水电站——1号电站也相继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2×630千瓦,年发电量为500万千瓦·时。1974年,架设了1、2号电站至长山子变电站至马营(总场)35千伏线路43公里(两线一地),开始了向一场、四场及总场供电。1978年,110千伏线路从金昌架通到山丹,1979年,山丹马场电网连接到了张掖地区大电网联网运行,担负着山丹县七个乡的供电任务。随着改革开放,马场的电力发展大步往前。放学后,我经常趁着父母不注意,和小伙伴偷偷跑去看1号电站机组发电,天黑前沿着窟窿峡回家。也许,是从那时候开始,萌生了对发电的好奇,如果长大后能当上一名电工,干点技术活儿,那就更叫人羡慕死了。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80年代初夏的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他要退休了,要办理退休手续,让我去接替他的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难道我的一生也要像父亲一样?不,这根本不是我的理想。整整一个月,我都寝食不安,但拗不过父亲的决定,更不敢抵抗父亲的威严,最终乖乖听了话,办理手续,1980年7月被分配到山丹军马一场九队开拖拉机、种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机务工、拖拉机手,我的青年时期,就开始与拖拉机为伍。那时候的场区连队还没有10KV线路,我所在的连队主要靠20KW的柴油发电机照明,电压低,有时负荷大,常常黑灯瞎火。

我认为,我不能就一直这样工作下去的时候,一次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1982年7月,山丹军马一场政治处通知要在场区内招考教师,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参加了考试。接到录取通知的那天,我高兴坏了。是啊!我被录用了,被分配到了一场七队小学教书。好几天,我都很激动,我终于可以不开拖拉机了,开始了教书,在书本里面找寻理想,也算“弃机(器)从文”了。山丹军马一场七队是个牛羊队,与山丹军马总场电厂1号电站相毗邻,每次周末骑马回家,路过1号电站,看到住在两层窑洞上的电工们,就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安逸和舒适,非常羡慕那种生活和那种工作。我就梦想,不说是当一名电工,就算去参观一下,也是幸福啊!可是,“闲人免进,请勿靠近,高压危险!”的警示牌的威严阻挡了我多年的好奇心。

开始走向电力之路

1985年7月,我被调到了一场中学教书。那时,场区已经架起了一条条线路、盖起了一座座变电站。电网建设已形成规模,电力覆盖面达90%,消除了无电连队,基本上解决了场区农牧民的用电问题。

人的一生许多巧合的事都有可能发生。1990年4月,已从事8年教育生涯的我,又被调到兰后马场管理局电厂从事政工工作,同时,也放弃了西北师大进修教师的机会,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哭了,好梦幻!我的梦实现了!不是我不愿意当机务工和人民教师,而是,我实现了自己当一名电力工作者的愿望!刚开始那些年,我对发电站还是门外汉,经过几年的磨练,终于对电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就是我最初起步的地方,也留下了我工作的坎坎坷坷,也见证了马场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以前的没电用、不够用、没钱用,亲眼目睹了电力跨越式发展史,电网的兴建和发展,凝聚着许许多多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基层电力发展的缩影。

2016年,“一县两公司”合并,我来到了国网山丹县供电公司工作,也目睹了近年来山丹电力发展的历程。上世纪50年代的山丹,只有山丹电厂和8座小水电发电站。1957年开始,电厂1号、2号、3号机组才投入运行,装机容量只有1600千瓦;1959年至1965年,4号、5号机组顺利投产运行,装机容量达到1800千瓦;1976年,电厂又安装了1500千瓦机组1台,实际最大发电量2400千瓦。先后建成了祁家店1号、2号、马营河1号、2号机组、霍城河西、西坡等水电站。60年代,山丹全县年供电量为300万千瓦时,70年代为876万千瓦时。可是,那时候的山丹县通电率只有40%,60%的乡村还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无电生活。1979年,山丹供电所成立,建成了全县第1座35千伏岸头变电站,结束了山丹电网单纯配电的历史。1985年,李桥变电站建成。1989年,东乐变电站建成,实现了乡乡通电;1990年,山丹乡、村、社、户通电率达100%。后来,相继建成位奇变电站、花草滩变电站、红光开关站、全县电网日臻完善。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一条条银线在山丹县境内各乡镇架起,我们的电力人的足迹踏遍了山丹的山山水水。在一条条线路上,每一基杆塔下,都留有电力人辛勤的汗水、留着我们的眷恋。现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电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密切,优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当线路、变压器出现故障时,他们不论在大雪纷飞的日子还是在倾盆大雨的夜晚,都能及时排除故障,直到恢复供电,我们的优质服务得到了辖区电力客户的称赞……

展望美好幸福生活

“一县两公司”合并后的我,开始了新的环境、从事了新的岗位,不变的永远是热情和执着。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考入了国家电网,和我一样,也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作者。孩子是我的骄傲,因为她也可以在这个岗位上慢慢磨砺和成长。我时常教导她,千万不要觉得这个工作不体面,不要想着赚钱,也不要贪图清闲,要时刻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明白电力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服务百姓的大事,是值得自豪的。

如今,惜别四十多年的老同学聚会,不管大学教授做官经商的,还是放牧种地干其他工作的,他们大多数变成了腰缠百万的土财主、百万富翁,他们听了我的近况后,都戏谑我,年轻时候,工作选择错了,做一个电工有什么骄傲的!还有人问我,老魏啊,当初的选择后悔不后悔?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们,我不后悔,我有啥后悔的?这辈子就这样了,虽然快退休了,但是我深深的热爱我们的电力事业,虽然我的职业虽小,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电力职工的无私奉献。每当夜幕降临,看到万家灯火闪烁在黑夜上空,我的心醉了,我与电力的情缘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了,这辈子我就愿意做一个光明使者。

现在,“特高压”“全球能源互联网”“坚强智能电网”,展望未来,新时代任重道远。然而不变的,始终是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专业专注,满足电力需求。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风云变幻的四十年。时代在前进,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也给一代又一代电网人以后的工作极大的信心和鼓舞。电网人一直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创新务实,开拓奋进,让有脚步的地方有有电带来的光明,用成果见证国家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的新里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在即将退休的日子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站好最后一班岗,将电力事业和所学到的知识传承下去。

作者:魏军 国网山丹县供电公司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