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汉中追击战「生女有所归字谜」

时间:2022-12-13 18:35:2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汉中追击战「生女有所归字谜」,关于汉中追击战「生女有所归字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汉中市日均供电量超过2200万千瓦时

1970年5月,电力工作人员在向红线土地岭段飞车维修

冒雪抢修

《诗经•小雅•大东》中"维天有汉鉴亦有光"一句,寓有银河星光撒落人间,照耀天汉大地之意。而将这种美好的想象"转化"为现实,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十年间的事。

从首座85千瓦发电厂修复,到如今日均供电量超过2200万千瓦时;从单电源点单回路供电,到形成多电源点环形网供电;从助力三线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到进入新时代启动新的电网发展规划。我市电力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不仅凝聚着几代电力人的辛勤智慧,也见证了天汉大地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发展。

解放之初汉中电厂修复供电

"这些分别是1939年资源委员会汉中电厂执照,汉中电厂火电机组,1946 年武家沟电站水电机组,西京电厂汉中分厂大门的照片……"近日,在国网汉中供电局的展览馆,该局退休职工田象玉指着数张记录我市电力发展的老照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作起了介绍。

西京电厂汉中分厂大门

今年70 岁的田象玉是山东潍坊人。与共和国同龄的他,自1968 年从郑州电力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汉中电力系统工作。他告诉记者,1939 年初,为解决抗战后方的用电之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继在陕西建成首座电厂西安西京电厂后,又在我市建成汉中电厂。由此,一台从郑州电灯公司拆解的85 千瓦旧蒸汽发电机组沿汉江辗转运抵汉中,同年底在我市城南何家井(今汉台区区委党校处)装竣发电,并开始发、供、用电业务。此后10 年,汉中电厂又先后装设30 千瓦煤气发电机2 台、160 千瓦煤气发电机1 台,并在褒惠渠上修筑162 千瓦水电站一座。但直到解放,整个汉中供电容量仅有 510 千伏安,只供得"街心路灯百余盏、府衙灯泡70 余只"。

"灯如萤火、断续无定"是那时用电情况的真实写照。

"1949 年12 月4 日,国民党驻汉军政机关溃逃时,将汉中电厂炸成一片废墟,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损毁严重。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喜悦,汉中电厂职工和解放军一道,夜以继日,苦干巧干,仅用不到40天就让"死机变活,汽笛重鸣"。"田象玉面带激动地说,1950 年1 月14 日,汉中电厂修复供电,成为了党和人民管辖的电厂。当时的汉中老百姓自发走上街头,以敲锣打鼓的方式庆贺这一天的到来。

发展电网助推三线建设

"有女不嫁巡线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终有一日回家来,带回一堆脏衣裳。"是三线建设时期,关于我市电力系统巡线工人的顺口溜。而通过短短数语,反映出的却是我市电力建设的艰辛及由此带来的辉煌。

受访的一些电力系统老职工回忆到,那时他们去巡线,时常会穿梭在崇山峻岭、偏僻乡村。除去长距离徒步行走、骑自行车,饮食不规律等带来的苦累,还要随身带上一根棍子,用来探路,防止蛇噬狗咬。而最使他们记忆犹新的是,时常与自己不期而遇,"亲密接触"的"人头蜂"。1977 年9 月某天,一名黄姓职工,在略阳进行110千伏茶(店)略(阳)线65号至43号的登杆巡视时,因无意绊动了一棵果树,被涌出蜂包的上百只"人头蜂"在头部、身上猛蜇,头疼、心慌,浑身发软,无法行动。最后,经过多方精心、全力的救治,才化险为夷,保住生命。

手提肩扛架线忙

此外,在电力建设方面,我市还出现了"飞车大峡谷"的壮举。三线建设时期,从宝鸡凤州到我市红河变电站的110千伏凤汉线,是关中电网通向我市的唯一一条110千伏线路。1970年3月,由于宝汉公路改线放炮,该线某段发生了严重断股,情况危险。然而,在不能停电的前提下,要将绝缘软梯挂到距离地面300米的高空,进行处理又绝无可能。紧急关头,线路班的陈国安、黄世金想到了将自行车颠倒,把两个轮子设计在上面,像两个滑车一样挂在导线上,即可任意来回滑动的法子,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市成为全国三线工业企业的重镇。由此,电力负荷也随之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西北电管局于1969年初成立关中供电局汉中供电处。一方面,竣工投运110千伏向红输变电工程(宝鸡向阳变电站至汉中红河变电站),将关中电网引入汉中,结束了我市30余年唯有小火电的历史。一方面,汉中供电处全面铺开大电网建设。短短3年间,汉中电网新建35千伏以上线路8条,总长412千米。35千伏以上变电站7座,变电总容量10.1万千伏安。截至1972年汉中地区电业局(汉中供电局原名)成立,我市近一半的县区通上了大电网。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途经汉中的宝成、阳安两条电气化铁路相继通车,一批国防、机械、化工企业逐步落地我市。

改革开放后 企业大发展家家通上电

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中心,我市电网建设随之加速发展。

尤为称道的是,1984年4月,长度243千米,西起甘肃碧口水电站,穿过甘肃、四川、陕西三省,单回走径为当时全国220千伏线路之最的碧洋线,将主要给四川广元供电的碧口水电站接入220千伏洋县变电站,并入陕西电网。从而使西北、西南两大电网联网,开创了全国大区联网运行的首例。

户户通电工程造福农村无电户

此外,2005年至2006年,我市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更使分布于大山深处的41个乡镇,148个村,5142户16093人告别无电历史,迈向美好未来。

汉台区平安村山上的12户村民,作为首批通电户,告别了无电史。一位村民高兴地说:"一通电,就有人买电视机、粉碎机,文化生活丰富了,生产经营也能搞了。"

略阳县黑河坝乡大梁村,全村29户人家,居住在海拔1980米的山顶上,靠松油灯照明,被当地人称为"山顶洞人"。"户户通电"工程实施后,仅用十几天,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电。通电的那天晚上,村民们像迎新年一样,换上新衣,奔走相告。看见电灯亮了,村民李大爷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激动着说:"我今年70岁,黑灯瞎火摸了一辈子,没想到黄土埋到脖子上了,还能照上电,看上电视。这下好了,后辈们再也不用点油灯了。"

依托电力发展,我市各县区新建扩建了一批现代化的金属冶炼、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农业加工项目,全市经济活力大大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迈入新时代

"现在就算是夏季的用电高峰也很少停电。""以往遇到雨、雪天气,常常停电。但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现在用电、缴费都很智能,基本上足不出户就把事情办理了。"……进入新时代后,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新技术的使用,电源点的增多,环网供电结构的形成,使我市电网智能化、保障性、坚强化水平越来越高。相较以前的"用电记忆",受访的市民纷纷表示,分区停电、错峰用电、拉闸限电已成了泛黄的记忆。

而谈到进入新时代后,最为深刻的供电记忆。我市的电力工作者表示,是对西成高铁的用电保障。

西成高铁供电工程

"2016年5月,330千伏洋县变电站扩建项目作为西汉客专汉中段供电工程首个项目启动。其后3个月时间里,330千伏南郑、佛坪、杨家山输变电工程接连开工。因为是从关中接通的第二个电源通道,要通过秦岭,施工难度大不说,还需考虑生态环保、避开自然保护区等多个问题。"市供电局发展策划部鲍磊介绍,与一般的电力机车相比,客专机车在速度大幅提升之时,对电力的输送容量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按照设计,西成客专采用330千伏电网供电,陕西段需新建和改造 6 座 330千伏变电站,新建760千米输电线路。而汉中境内的程量占到80%以上,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输送容量都前所未有,相当于再造一个汉中电网。

电力之光耀天汉

"十三五"以来,我市电网完成投资8.22亿元,建设和改造6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3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到8353 兆伏安,输电线路4959千米。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市电网将作为重要区域能源平台深度融入陕西能源互联网,电网电源充足,结构简明清晰、运行安全可靠,供电可靠性可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来源:汉中日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