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18:29:1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收到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关于收到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日渐多发、频发、重发。实践表明,灾害发生之前及早预警,是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所在。气象灾害预警,常被人们称为“信号灯”或是“翻山越岭的关怀”。在我国,气象预警是怎样诞生和传播的?预警信息的发布手段有哪些?公众又该如何正确识别预警信号?本期科普看台,与您一起聊聊气象预警信息背后的故事。
■专家顾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主任王佳禾,预警服务首席曹之玉,预警发布室副总师杨继国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婉
一条气象预警的生命“四部曲”
》》》1
我是气象预警,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其实,就像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我也同样遵循着从萌芽、问世、成长到消亡的生命规律,用行话来说,就是孕育、诞生、传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
我的孕育过程,其实就是预警的制作过程。
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四基观测设备,对风(风力、风向)、温度(气温、地温、海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雨(雪) 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这些设备包括:高度可以抵达3万多千米以上的卫星,精度达到“微米级”的能见度仪,360度旋转的雷达,称重精确到0.1克的雨量计等。这些仪器就如同给大气做“CT”,能够清晰看见大气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收集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被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被“喂”给超级计算机,经过计算,会得到一个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预报员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分析判断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资料等各种手段获取的资料,来诊断天气演变;将研判得出的预报数值,与预先通过研究设定好的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立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
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发展态势、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
以某地区的暴雨灾害为例,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
》》》2
预警信息一经签发,就正式开启了我的“警生”。
气象预警有一套严格的发布流程。每一条预警信息“出炉”,都要走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预警从这里权威发出,这里也是我的“出生地”。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为国家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国家、省、市、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成了“一纵四横”的集约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联通了“一通四达”的矩阵式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该系统成功接入了水利、安监、农业、林业、旅游、公安、民政、环保、卫生、海洋、地震等30余个行业或部门的200余类预警信息,预警公众覆盖率达到92.7%,预警发布时效达到3分钟至8分钟,能在1分钟内靶向发送给受影响区域的防灾责任人,迅速开展应急响应,使预警信息真正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区不同,达到同样量级的暴雨,预警造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如12小时内100毫米的降水如果发生在多雨的华南沿海地区,与少雨的西北地区相比,造成的影响当然是不一样的,发布的预警信号的级别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公众更应关注预警的级别,而非降水的量级。
》》》3
为了尽可能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实现精准、快速的预警信息发布,可千万别忽视了我的作用!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需挑选合适的“兄弟姐妹”及时发布,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影响区域,同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接收到各气象台站提供的预警信息后,也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做好衔接预案,如公安交警部门怎么做好交通管理工作、地铁如何预防和处理积水等。此外,也应当及时公告,向公众广泛传播,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等媒介及时传播预警信号,并标明发布预警信息的气象台站名称和发布时间等。在应急管理中,这叫做“基于同一个画面的应对”,各部门在收到预警信息时,需要积极协作,按照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容易受灾、容易被破坏的地方进行精细化决策,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目前,一些常用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如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及App、广播、电视、锣、手摇警报器等都能因地制宜发挥作用,将气象预警信息送到公众的手中。当灾害来临时,各部门的工作者也会牢牢驻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用各种方式,护佑群众平安。预警从“出炉”到传递至受影响人群,留给人们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在这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走得是否顺畅,直接关乎防灾减灾实效。
》》》4
预警信息发布后,气象预报员要密切关注灾害天气发展,对影响预警的数据持续观测,对预警的级别进行及时的调整,一条初发为黄色的预警信号,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级变化而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或者红色预警信号。
当灾害天气过程结束后,还要将预警解除。一经解除,我的使命即完成,生命也随之结束,各种传播手段上也需要及时把我的身影从系统中抹去,以免影响公众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希望我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将“哨兵”作用发挥到极致,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也希望公众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好灾害应对与防范工作。
同时,我还注意到,近几年,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正在大力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通过摸清各类自然灾害“家底”,摸清各地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知根知底”地布局防灾减灾工作,“有的放矢”地做出应对举措,这不仅有助于灾害来临前人员转移和物资准备的及时到位,还可为今后更高水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打出提前量。
“蓝黄橙红”怎么看?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手机里、电视中看到颜色不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大家对它们并不陌生。但仔细一想,又似乎并不清楚每个颜色代表的气象灾害级别、影响以及其防御方式。那么,当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时,人们又该怎么做呢?
一看
目前,我国普及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它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表示不同等级。一般来说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分别对应着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
二辨
从蓝色、黄色到橙色和红色,同一种类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不同,对应的防御措施也不尽相同。当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时,公众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类别和级别并不统一,例如有些地区会受台风影响,有些地区则不会,同一类别有的是三级“黄橙红”,有的是四级“蓝黄橙红”。这是由于我国地理范围广大,各地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种类和范围都不一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可以根据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选用或者增设规定的预警信号种类,设置不同信号标准。但相同的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越高,公众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行动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最低一级的预警信号就要注意出行安排了。比如,当最低一级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发布时,人们应该谨慎考虑远行、郊游或者去地势低洼地区的计划,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随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的提高,人们应做出相应的防范准备,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查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进一步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相关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通过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中央气象台网、中国天气网等渠道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也都会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在平时,只要多关注天气并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背后的意义,关键时刻不“轻敌”,我们的防范意识就会相应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杨佳)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01 18:23:14
2022-12-01 18:23:01
2022-12-01 18:17:14
2022-12-01 18:17:01
2022-12-01 18:11:01
2022-12-01 18:05:0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01 18:29:05
2022-12-01 18:23:18
2022-12-01 18:23:05
2022-12-01 18:17:19
2022-12-01 18:17:06
2022-12-01 18:11: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