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5:59:1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形容自然灾难的诗句「关于灾难的诗歌」,关于形容自然灾难的诗句「关于灾难的诗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庚子鼠年,多灾多难。
《地母经》有书:
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
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截止目前,已经确诊74679人,死亡2122人,一线的医务战士日夜奋战,全国进入高度防疫状态。留下的是伤痛,是震惊,也是感动。
日本千叶群岛和古巴南部海域突发地震,科学家已经警告:该为百年一遇的特大地震做好准备。海上暗流涌动,随时都要面对海啸危机。
非洲和印度大陆,前所未有的特大蝗灾铺天盖地。非洲多个国家直接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数百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澳洲山火,熊熊不息。六百万公顷土地化为焦土,寸草不生,宛如炼狱。拾亿动物葬生火海,令人痛彻心扉。然而,大火过后,又是特大暴雨。洪水无情地滚滚而来。。。。。。
印尼、菲律宾等国火山活动频繁,如果火山再次爆发,几百万人又要搬迁。
沙特禽流感爆发、美国流感、尼日利亚神秘怪病、秘鲁登革热、加拿大雪灾。。。。。。
庚子鼠年,是不怎么太平调和的一年。
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也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祸害,有许多小国就是经不起灾害的冲击而灭国。大自然的暴怒是我们无法承受和对抗的。中国的史书上记载的灾害不断,至于文学和诗歌对于灾害的描述也是屡见不鲜。
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我国美丽的诗歌里,关于那些对灾难无情和狂暴的纪实和感受。
诗词是艺术再现生活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诗词尽管不能准确地表达历史事件,但是它能使感情敏感的诗人,随时记录他们对于社会事件的感受受和感想。
01
古代诗歌中关于山崩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描写: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把电闪雷鸣、百川沸腾、山崩地裂、描述得淋漓尽致,把百姓不得安宁、灾难不断的情景重新显现。
诗人用天文异象,自然灾害等不寻常的现象,来描述社会动荡,表达人民对于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这些诗歌记录,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天文地理记录和地震记录。
《诗经·小雅·雨无正》描述天降灾害,闹得人间饥馑遍地,戕害天下。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唐杜牧《李甘诗》中有诗云:
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
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狂风呼啸,雷霆万钧,暴雨如注,地动山摇,屋摧树倒。
02
有描写气候极度反常和干旱洪涝的诗句。
唐代诗人元稹的《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诗曰: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
并与巴南终岁热,四时谁道各平分。
说的气候反常,巴南地区终岁炎热,四时也不分明,九月份还火云遮天,没有霜降;三冬之际还雷电交加,雨水不断。
千百年来水患与干旱都是历朝历代的农民所最关心的事,由于古时社会发展的局限,科学水平较低,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稍有水患干旱就会造成农业减产,严重的就会绝收,再加上官吏暴政,弄得人们家庭破产,妻离子散。
唐诗人高适的一首诗《东平路中遇大水》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诗人高适看到了自然灾害带给农民的苦难,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希望皇帝开仓放粮,免除赋税。
03
当时人们认为,长期干旱,只有烧蛟龙才能惊动上天,而致雷雨爆发。可是,山也烧了,树林都成了灰烬,天上一点云彩都没有,夜来仍然晴空万里。火借风势,愈来愈大,眼看就要烧到洲渚。官民都很着急,都在想,怎样才能扑灭大火呢?干旱严重,人民无法抗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条件都不可能作出正确的抗旱选择,只能求助于鬼神;烧山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引起另外的麻烦,破坏了山林,破坏了生态;当时的当权者也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干旱,唐代大诗人杜甫便有一首诗是描述这个场景的: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体。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淤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凡天地之崩塌,鱼鸟之失所,众生之奔命,莫不穷极描摹,令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唐朝诗人皎然一诗《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中:
皇天鉴不昧,愐想何亢极。
丝雨久愆期,绮霞徒相惑。
阴云舒又卷,濯枝安可得。
涸井不累瓶,干溪一凭轼。
赤地芳草死,飙尘惊四塞。
戎冠夜刺闺,民荒岁伤国。
诗中描写的干旱情况非常严重,久旱不见丝雨,大地上的草都干死了,风一过,就刮起了沙尘。在这样的状况下,杨使君还能思考着怎样抗旱救灾,实为难得。我们看到,诗人是抱着同情之心来写干旱这一天灾的。他字里行间满是同情人民,关心国家的殷切。
04
蝗虫自古就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而在发明农药之前,人们没有有效办法克服蝗虫灾害 ,一般只能任其吞噬庄稼,任其祸害,弄得颗粒无收,流离失所。人们还迷信认为蝗虫是天上派下来的神虫,不敢触动,触动了就会惹怒天神。有的人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还有的说杀虫太多,总是伤生太多,有伤和气。
唐人白居易有一首诗 《 捕蝗-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 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 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 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全诗说的是兴元元年闹蝗灾的事。白居易还得出了结论,他认为:“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灭蝗没有利,徒费人力物力;“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灭了一个蝗虫,又飞来百个蝗虫,什么时候能灭清呢?他怕人力不能战胜天灾。
白居易还提到一个例子,就是“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是说唐贞观之初李世民对于蝗灾的态度,就是不怕天灾,更不怕所谓的皇天报复,一口吃了一只蝗虫,给人们做出了榜样,号召灭蝗,取得了灭蝗的胜利。这个例子恰恰说明,只有发动群众,一起动手,才能灭蝗成功。而不是如白居易所说,是靠皇帝一人吃了一只蝗虫,那年蝗灾就不为害了。
蝗灾是古代经常出现的灾害,宋代苏轼有诗《寄刘孝叔》中,有句“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也是描写蝗灾的。
05
古诗词中还有关于瘟疫的记述:
唐朝诗人戴叔伦的诗《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 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瘟疫是人或牲畜家禽所生的急性传染病。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所有传染病都异常可怕,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家禽得了瘟疫,死亡率都极高,都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回忆。这首诗虽然只有一句话描写了灾疫,但是从全诗的描写来看,瘟疫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古诗词中还有多重自然灾害的记述:
唐诗人戴叔伦有《屯田词》诗: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这首诗描写干旱、蝗灾、冰冻等灾害接连发生,农民苦不堪言,只有遥望南天,泪下如雨,以泪洗面。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记录灾害的诗词也是不计其数,今天只是摘抄几首。我们应该去认识灾害、治理灾害、战胜灾害,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共生发展。并且要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1-30 15:59:01
2022-11-30 15:53:25
2022-11-30 15:53:12
2022-11-30 15:47:19
2022-11-30 15:41:26
2022-11-30 15:35:2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1-30 15:59:06
2022-11-30 15:53:17
2022-11-30 15:47:23
2022-11-30 15:47:08
2022-11-30 15:41:30
2022-11-30 15:41: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