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目前pc机所有的cpu芯片均为intel公司的产品「intel 产能」

时间:2022-11-25 12:47:4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目前pc机所有的cpu芯片均为intel公司的产品「intel 产能」,关于目前pc机所有的cpu芯片均为intel公司的产品「intel 产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Intel 是否已经成为 PC 业毒瘤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Intel 因为每次产品迭代都是小修小补,要么是功耗不变,性能提升 5%,要么是性能不变,功耗降低 5%。90年代中期 IBM、Cyrix、AMD、Intel 四家大战时代,每次产品的换代,性能都是 X2 甚至更多的提升,今年买的电脑,明年就有可能落伍,当时很多报刊杂志都纷纷撰写评论,告诉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购买观念,电脑不同于传统的空调洗衣机这样的家电,不存在「一次到位」的可能。

(IBM 当年的处理器整数能力强 浮点能力悲剧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后来随着 IBM 退出,Cyrix 被 VIA 收购,X86 的制造商就剩下 AMD 和 Intel 两家。当时业内的分析家指出,AMD 是一群技术男组成的公司,对于技术的痴迷和追求,使得他们在商业策略上很难对 Intel 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后来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Intel 通过资本商业的运作,一直把 AMD 甩在身后,稳稳的拿到大厂的订单,结果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能力,都超出 AMD 一大截,即使是后来 AMD 曾经翻身过,也因为「好酒也怕巷子深」而错过,何况 Intel 也并没有给 AMD 太多反超的时间,酷睿核心推出以后,AMD 被按在地上摩擦到了 2017 年初。

进入 i 系列时代之后,Intel 对于每次换代提升的性能,再也没有井喷式发展。即使是最新的 i7-7700k,通过各种对比测试,很多网友也纷纷感叹「我的 i7-2600k 还能再战两年」。

(同频下跑分测试 可以看到Intel提升的幅度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大约从 2010 年开始,PC 界就开始蔓延开一种「性能过剩」的论调。基本上的意思就是,个人电脑的主要用途是办公,上网,看视频,这些要求,入门电脑的性能也可以满足,没有什么更高的性能需要。乍看一下确实挺有道理,可是这个论调,禁得住推敲吗。设想一个场景,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一套工具,本来有着华丽的界面,强大的功能,经过该公司的市场调研后发现,大部分正在使用的电脑性能为 100,而软件目前的性能要求是 200,为了能够流畅的运行,公司开始进行「性能优化」,删减动画,剔除功能,终于让软件对系统的要求变成了 70。发售以后,用户第一感受就是,电脑果然是性能过剩,你看着最新版的软件一样运行的很流畅,殊不知本来可以享受到更优秀的效果和服务就白白消失了。

(苹果官网的介绍文案 每款新品标榜性能的重大提升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Intel 每次升级架构,也许是为了优化,硬件接口都会发生变化,老主板无法支持新处理器,用户升级处理器就不得不更换主板,处理器针脚极易损坏,最开始是固定在处理器上,返修造成了经济负担,索性又给改到了主板上,这样把售后风险转嫁给主板厂家,每代处理器的接口之所以都不相同,小编更愿意相信是 Intel 对针脚高损坏率甩锅给主板厂家的一种补偿。

而最新的新闻说 Intel 今年将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人数高达 1.2 万人,相当于公司全部人力资源的 11%,Intel 曾经指出公司以后发展方向从 PC 业务转移到数据中心与物联网市场上,也许正预示着,牙膏可以继续挤。

高通与微软的合作,令 ARM 指令集的处理器也可以运行 windows 10 系统,并且可以流畅运行 X86 程序,主打便携设备,居然就这样实现向 PC 行业进军的弯道超车。

在 AMD Ryzen 处理器强劲性能的攻势下,Intel 有过一段时间透风表示要对旗下处理器进行降价,甚至有传言 i7-6700k 这样的旗舰将降价到 1800 元左右的水平,结果风声大雨点小。也许 Intel 认为敌不以为虑,以不变应万变吧。

如果说 Intel 是遇到了科技墙,无法继续攀树了,那么另外一个 PC 产业,个人用的显示卡则是惊人的进步。英伟达在已经取得优势的前提下,面对 AMD 这个对手,从来没有懈怠过。从最初的 GeForce 6800 一路到现在 GTX 1080,性能上千倍的提升「不同测试软件,测试结果有从 200 多倍到 3 万多倍的差异,所以取中」,同样作为生意人的 Intel,难道不觉得羞愧吗。而性能过剩说,在显卡界就没有出现过,「4K下还是无法效果全开」,「抗锯齿开到最大,粒子密度 2 倍就无法稳定 60 帧以上了」,「VR 对性能的要求是几何级上升的」,正因为显卡性能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画面巨大提升,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刺激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展。

(只要实时演算画面没有在这个程度下达到稳定 60帧 就不要说性能过剩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Intel 这位巨人领跑了几十年,现在可能是觉得疲倦需要休息,接力棒不如交给 AMD 或者其他后来者,去专心做一个物联网的经营者。也真心希望,国产处理器也有能跟 AMD Intel 叫板的企业,有充足的竞争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任天堂 Switch 能否使用第三方充电头 TGFC 网友 ahzhuo 亲身测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任天堂最新游戏机 Switch 主机和掌机二合一的新鲜玩法,吸引了大量玩家,随时随地享受游戏大作,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但是面对目前以掌机模式娱乐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充电的情况,家里公司里还有车上,多备几个充电头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任天堂并没有完全公布充电头的工作标准,只是宣传兼容快充。TGFC 论坛网友 ahzhuo 自费购买很多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头和功率计,进行了充电测试,给大家一个参考,对此向 ahzhuo 表示衷心的感谢。

Ahzhuo 购买了很多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头,众所周知,任天堂的原装充电器标称的充电电压是 15V,这个电压在很多充电头上都不支持。手机充电器的常见快充充电电压为 5V、9V、12V 等。

通过 USB 功率计,可以显示出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再通过电压和电流的相乘,得出功率的准确数字。当然因为功率计比较简单,与专业设备相比是有一些误差的,我们暂且忽略。

手机普通快速充电器就只能工作在 5V 电压下,这样最大 2A 的电流造成功率最多达到 10W 左右,如果是诸如塞尔达这样的大型游戏,能勉强维持不掉电就不错了。推测是因为 Switch 本身不支持 5V 和 15V 以外的电压模式,诸如 9V 2A 这样的常见快充电压只能是放弃。

测试汇总情况表明,第三方中只有小米 PD 充电器可以完美实现和原装一样的充电,成为代替品。Switch 游戏机仅支持 PD 2.0 协议快充,充电功率接近15w,不支持 QC 协议,无论充电头支持的协议是 QC 3.0 还是 2.0,和普通充电头表现一样。

(支持 PD 协议的充电头是必选 否则无法达到充电功率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综合考虑, 网友 zhzhuo 推荐支持 PD 协议的充电头,不光是可以给游戏机提供充足电力,支持快充协议手机和新款 MacBook Pro 都可以使用。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线材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否则电阻太大引起充电功率不足,还有国产充电头的品质只要不是山寨品已经很不错,没有必要浪费钱去追求昂贵的国外品牌。

腾讯中标厦门市政务云,只拿一分钱

(图片来自网络)

2017 年 3 月 9 日,腾讯被自媒体曝出以 0.01 元的价格投标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根据来自网络的消息,这个项目的品目包含科学实验开发、工程学的研究试验开发以及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等,项目预算是 495 万元人民币。此次参与竞标的除了腾讯还有中国移动福建分公司投标 270 万元,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投标 170 万元,联通云数据投标 309 万元,厦门纵横投标 290 万元。

看到这份名单和别人家的投标金额,网友们纷纷表示:

花 200.01 元买份标书,然后直接上新闻头条,这个广告费很值啊!

难道是去掉一个最低价格与一个最高价格,剩下的抓阄!

一看是三大运营商的戏,一分钱意思一下而已!

一分钱就可以搞定,何必花那么多钱!

但是,3 月 17 日晚间,中国政府采购网刊出《厦门市信息中心厦门务实-公开招标-2017-WS034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中标公告》公告显示,腾讯云以 0.01 元的投标金额成功中标。如此看来腾讯是认真的,是真想夺得这次机会而不仅仅是扮演一个「吃瓜群众」。然而,腾讯这么「玩」是合法的吗?

(图片来自中国政府采购网)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实施条例》规定,政府采购必须有偿,投标报价不能低于成本价,《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也规定,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从规定来看,腾讯确实有恶意竞标的嫌疑,毕竟打印一页文件的成本都远远的超过一分钱。腾讯是通过何种方式说服评标委员认可一分钱的成本,我们不得而知。但也有可能是腾讯的其他优势打动了评标委员会,毕竟厦门市信息中心人士曾在回应媒体时表示「评判是综合评分,厦门市的公开招标,其分值组成中,技术、商务和价格都有规定的范围,大家可以根据标书去看,不是价低者得。」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腾讯成功赢得此次竞标,但这次竞标并不会给腾讯带来任何利润,那腾讯为何要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占位,或许是腾讯的真实意图,随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政务云必将遍地开花,通过这次竞标腾讯将掌握更多政府资源和数据,提升自己在政务云领域的经验和竞争力,从而获得巨大的领先优势,这才是腾讯的大目标。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