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13:06:28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化工仪器网的《华人面孔让中国的科研仪器走的更远》。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下,仪器仪表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过,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依靠的却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仪器人不断的创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中,很多奋战在行业一线的科研人员不断地在为仪器仪表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让仪器仪表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量子之父”潘建伟
2017年12月,《自然》发布年度学科人物,我国物理学家潘建伟榜上有名。在国内,被称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带领中国走向量子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
当地时间1月10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的第48届量子电子物理学大会上,潘建伟教授被授予兰姆奖,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实验贡献。
两千年前的墨子让“兼爱”声誉华夏,两千年后潘建伟通过“墨子号”让量子通信驰骋于天地之间。
基因修复者刘如谦
《自然》发布的2017科学人物除了潘建伟,还有一位华裔美籍科学家入选,生物学家刘如谦。刘如谦领衔的团队一直在优化CRISPR基因编辑工具,相关技术未来可能会带来全新疗法,拯救生命。
人类对于基因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近年来,各大仪器生产厂家也逐步展开了在基因测序市场的布局。何惧风险,直面疯狂,也正是由于这种个性让刘如谦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
一个华人出现在世界科研顶端或许是偶然,但当一批华人出现于此,那只能是必然。
结构生物者施一公
2007年,清华大学迎来了一位重量级教授,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回到清华的施一公,他的回国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华裔科学家归国,被媒体称为“施一公效应”。去年,施一公在《细胞》杂志连发3文,震惊世界生命科学界,同时也打开了分子结构的大门。
归国后的施一公,在清华大学设立冷冻电镜中心,现如今的清华大学能够在冷冻电镜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施一公的布局。
家国情怀,是施一公推动国内生物科学领域进步的大动力。
离“诺奖”近的院士薛其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已数次斩获诺贝尔奖。但关于这一家族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却一直进展缓慢,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苦苦探索。
薛其坤,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获得者,他有个外号,叫“7-11院士”,早上7点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离开,这样的作息,薛其坤坚持了20年。
从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起,薛其坤一直率领团队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中潜心探索。2012年,他带领的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引起轰动。
“对科学朴素的向往,让我走到现在”这个时代不会缺少明星,而是对于科学执着的探索的科研人。
“中国神光”杨学明
2001年,在外求学数十年后的杨学明回到祖国大陆,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1月15日,大连光源成功发出了世界上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成为世界上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是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中国自主研发,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了地位,为国家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电影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杨学明作为给分子“拍电影”的科学家,在他按下这快的“快门”的那一刻,中国的科研,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不论是遨游天际还是探索微观世界,总有人在探索浩渺的科学世界,也总有人将中国引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科研仪器的强劲实力。当我们关注舞台上的偶像男神,我们是不是也该将他们迎上舞台,向他们年复一年用生命去探索追寻科学的精神致敬!
好了,关于“量子”华人面孔让中国的科研仪器走的更远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8-18 13:06:19
2022-08-18 13:06:05
2022-08-18 12:23:21
2022-08-18 11:40:02
2022-08-18 10:14:30
2022-08-18 09:31:13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8-18 13:00:46
2022-08-18 11:40:16
2022-08-18 10:57:28
2022-08-18 10:01:11
2022-08-18 09:31:16
2022-08-18 09:0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