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16:41:10来源: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化工仪器网的《鸟类如何躲过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牙齿演化或是关键》。
眼下已是暮春时节,花红柳绿、绿荫冉冉的春景随处可见。在浓密的枝丫上,姹紫嫣红的花丛间,我们总是能够看见各种体型娇小的鸟类穿梭其间,好不快活。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这些小鸟体格还不到人类手掌一般大小,但是它们的身体已经进化发育得较为齐全。而且事实上,相比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鸟类的出现要早得多。
探究鸟类存在的历史,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鸟类的直接祖先是一种小型恐龙的意见(奥斯特罗姆,1967),认为由假鳄类演化为恐龙中的虚骨龙类,然后再进一步演化为始祖鸟,而演变为新鸟类。众所周知,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那个时代,地球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为食草类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由此,大型食肉恐龙也得以繁衍生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恐龙逐渐走到了当时食物链的顶端,而后开始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年之久。
然而,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这一曾经的地球霸主突然之间灭绝殆尽,现今留给人们的只是被历史残留下来的大批恐龙化石而已。为找到恐龙灭绝之谜,科学家们对恐龙化石和地球上现存的陨石坑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撞击假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当时的白垩纪晚期,由于外来行星、陨石或者彗星雨撞击地球,导致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当中,这种遮天蔽日的糟糕天气长达数年之久,致使那些依靠太阳光合作用生长并释放出氧气的植物纷纷枯死,众多食草类动物没有了食物来源也逐渐灭绝。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恐龙自然也难逃灭绝的厄运。
那么,在这一大规模生物灭绝的悲惨境况之下,鸟类又是如何躲过天灾,从而继续繁衍生息至今的呢?对此,科学家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BMC进化生物学》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对与鸟类亲缘关系近的非鸟类恐龙至古鸟类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科学研究,得出鸟类与恐龙之间的食性差异很有可能是其在那场生物大灭绝中独善其身的关键所在。
在此项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利用同步辐射的高解析穿透式X-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高精度CT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伤齿龙、小盗龙等小型非鸟类恐龙和今鸟类、反鸟类等古鸟类牙齿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和分析,发现虽然早期的古鸟类牙齿的釉质层普遍存在,但是其牙釉质与牙本质之间的多孔罩牙本质层都已经消失了。
据了解,多孔罩牙本质层是肉食性恐龙牙齿中发育的为避免在进食过程当中牙齿断裂的特殊避震保护结构。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鸟类与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其牙齿已经不再需要特殊的力学保护了,也就是说,这些鸟类和小型恐龙很有可能不再像大型食肉恐龙那样进食,饮食习惯可能逐渐转变为植食或杂食。或许正是由于饮食习性的改变,鸟类和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小型恐龙才得以在那场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幸存至今。
综上,此次地球历史上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之为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尽管这次天灾给当时的大部分地球生物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伤,但是同时也为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粉墨登场提供了契机。而有幸躲避这场天灾繁衍至今的生物与其说是侥幸逃生,不如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不论是繁衍进化千百万年的动植物,亦或是继恐龙之后,又一个统治地球的生物——人类,都是脆弱不堪的。因此,在下一个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来临前,我们人类能够做的便是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加强科学技术的科研攻关工作,为将来应对天灾早做准备。
资料来源参考:科技日报、百度百科、搜狐、中国科学报
好了,关于“鸟类”鸟类如何躲过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牙齿演化或是关键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7-30 16:41:02
2022-07-30 15:58:02
2022-07-30 15:15:03
2022-07-30 15:02:32
2022-07-30 13:06:13
2022-07-30 13:03:0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7-30 15:58:16
2022-07-30 15:15:07
2022-07-30 14:32:25
2022-07-30 14:32:05
2022-07-30 13:06:18
2022-07-30 13:06:05
热门推荐